傳播孝善文化·重現索墅印象
為更好地保護、傳承和發(fā)揚索墅社區(qū)傳統民俗文化,索墅社區(qū)聯合宜高仁心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于9月27日共同舉辦“黨建引領索墅孝善風尚,廟會復興中秋傳統文化”第一屆索墅廟會文化節(jié),為市民社區(qū)居民獻上一場非遺文化盛宴。
索墅廟會始于清代,盛于民國,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解放后,索墅廟會一度中斷,直到今年再度開啟。走進廟會現場,又能依稀看到索墅的“舊日”的模樣了。逛廟會,湊熱鬧不是重點,關鍵是那久違了的索墅味兒背后的故事,才越品越有味道。
中斷60年的民俗,依然有著無窮的吸引力。
廟會不僅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糖畫、剪紙,還有索墅本地特色竹蔑編制、炸爆米花、扎兔子燈及索墅本地特色腰鼓花棍和花船等傳統文化體驗,各類健康體檢,法律咨詢等便民服務也是一應俱全。為響應新時代環(huán)保宣傳,主辦方精心的將舊物、垃圾收集等公益環(huán)保活動與傳統文化進行融合,每一位參與環(huán)保收集的居民均可以獲贈非遺傳承人親手制作的糖畫一個。此次廟會吸引了數百名居民前來“淘寶”。
簸箕、籮筐、窗花……這些老物件,全在索墅廟會上找到“蹤跡”。家在索墅澗邊村的馬爺爺做了20多年的竹蔑,隨著塑料袋和布袋的普及,簸箕、籮筐更多的成為一種記憶和傳承,只有年歲大的老人知道竹蔑的堅固耐用,正好有廟會的機會,我想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這門“老手藝,堅持做下去,不讓讓這門老手藝失傳。”
時代新索墅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如何對鄉(xiāng)村傳統文化進行創(chuàng)新性開發(fā)?如何記得住鄉(xiāng)情,留得住鄉(xiāng)愁?如何讓鄉(xiāng)村傳統文化既傳承歷史又活在當下?索墅廟會給了我們答案,這場中斷了60年的廟會文化魅力,帶我們領略了“舊日”美好的生活,在屋前檐后的清淺時光里,在你和我溫暖的手心里,被古老的智慧編織和打磨,索墅廟會的開展希望搭建這樣一個平臺,收藏每一個老手藝人的匠心,讓更多青年人了解傳統文化,愿我們每個人都如一滴雨,匯聚而成甘霖,滋養(yǎng)傳統文化繼續(xù)生長。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