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以“城”相待引才來
近日,2024南京千名博士招引周活動啟動,數千名全球博士和高層次人才來到南京,他們走進南京博物院,共同感受南京的歷史文化底蘊。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孫中元 攝

剛剛過去的一周多時間內,南京全城都動了起來——
夫子廟、南京博物院,棲霞山、固城湖水慢城,江蘇省產業(yè)技術研究院、集成電路創(chuàng)新館、力學小學……南京多個自然人文景觀、產業(yè)科創(chuàng)地標和生活服務配套迎來了一批又一批海內外博士。
與此同時,在寧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一場接著一場舉辦。在市委人才辦的統籌組織下,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等部門負責人紛紛走進高校論壇現場,化身城市“推介官”,張開懷抱誠邀人才來寧發(fā)展。
這一周,是2024“南京千名博士招引周”。這座城市,面向全球人才發(fā)出誠摯邀約,招聘博士崗位超3000個,并首次統籌全市創(chuàng)新平臺、基礎教育和自然人文景觀等資源,設計25條博“攬”金陵產業(yè)專線,為人才與城市搭建相互感知、雙向奔赴的平臺。
南京為何要如此重視招引周活動?透視一場活動,可以看到一座城對人才的態(tài)度。
架橋:以“城”相待邀人才赴約
“對我來說,這是一座充滿機遇的城市,非常適合個人課題未來產業(yè)化落地”“政策很友好,力度很大,又有歷史文化這個加分項”“很美,很宜居”……
博士招引周期間,不少博士、博士后向記者稱贊南京的引才政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并表示愿意將南京作為未來就職首選之城;本就“中意”南京的則態(tài)度更加堅定,“沒選錯!”
百聞終覺淺,親見方知深。這并不是南京第一次為博士舉辦招引周活動,卻是首次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人才提供更加直觀的體驗。
“我是第一次來南京,之前也沒怎么參加過這類活動?!痹诰€下活動中,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牛博士充滿期待地說。她是山西人,從小就從語文課本上認識了“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一直對南京頗為向往,在獲悉招引周活動后,便果斷報名參加。
越來越多的人才愿意來寧、留寧,首先看的是城市的誠意。
每年的5月18日,是南京與人才的專屬節(jié)日——“南京人才日”,以一座城市的名義和專屬節(jié)日的方式向人才致敬,展現南京對人才的渴望和尊重。今年“南京人才日”重點聚焦兩院院士和青年人才等人才群體,從開幕式到6月的近一個月期間內持續(xù)舉辦了5場重點專項活動和10場系列特色活動,向海內外人才發(fā)出攜手發(fā)展的時代邀約。
一路走一路看,牛博士驚喜地發(fā)現南京非常適合個人課題未來產業(yè)化落地。她告訴記者,自己報了一家在寧高校的崗位,希望能留下來先做好課題研究,等出成果了再好好落地轉化。
南京不會辜負牛博士的期望。12月26日,2024中國高??萍汲晒灰讜谀暇┡e行。據了解,南京已建立校(院)地合作聯席會議制度,與在寧高校簽訂人才共引共育合作協議,啟動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對接平臺,并在南京大學等17所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高校分中心,有效牽引高?!皠?chuàng)新源頭”和企業(yè)“發(fā)展需求”的對接。
托舉:政策支持+創(chuàng)新平臺+產業(yè)保障
人才愿不愿意來,還要看城市值不值得去。
作為省會城市、經濟大市、科教名城,南京憑借其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成為眾多留學人員回國發(fā)展的熱門之地,其引才政策和人才發(fā)展環(huán)境,無疑是海外學子們關注的重點內容之一。招引周活動期間,南京積極組織并安排了政策宣講、重點單位走訪等環(huán)節(jié),向海內外博士人才全方位展現引才誠意與發(fā)展機遇。
“政策力度肯定是重要考量項目?!边_姆施塔特工業(yè)大學的劉博士直言,自己是新疆人,目前心中幾個備選城市和家鄉(xiāng)距離都差不多,關鍵就看政策和城市創(chuàng)新環(huán)境。他覺得南京的人才引育政策覆蓋面廣、力度大、連續(xù)性強,對自己很有吸引力。
事實上,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主承載區(qū)、建設更具歸屬感的人才友好型城市的南京,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人才、渴求人才,“政策禮包”自然也頗有分量。
近年來,南京接連推出“人才強市25條”“重點產業(yè)人才7策”“紫金山英才計劃”等系列人才政策,統籌校地企資源,承諾在學校優(yōu)厚待遇的基礎上,疊加給予最高1億元項目資助,幫人才“上一步臺階”。同時,作為國家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城市,南京還堅決破除“論資排輩”“以帽取人”,對從事基礎研究的青年人才給予長周期穩(wěn)定支持,充分賦予用人單位舉薦權,不拘一格評才薦才。今年市級人才培養(yǎng)計劃中,46.7%的名額直接給到高校院所,35歲以下青年人才占53.3%。
“南大的物理學科一直是頂尖的,在業(yè)內享有極高的聲譽和影響力。這正是我所向往的平臺,一個能讓我充分施展才華的地方。南京還擁有眾多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跨學科合作的機會也非常豐富,這無疑為我的學術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極大便利?!蹦暇┐髮W鼓樓校區(qū)內,看著新一批儀器“入住”實驗室,南大物理學院準聘副教授方博士干勁十足。這位“90后”告訴記者,如他一般的海外博士人才在回國就業(yè)時,非??粗貏?chuàng)新平臺水平。
方博士的研究項目依托尖端精密儀器,在極端條件下利用原子級的“機械臂”技術,對原子進行精準識別的同時實現操控,搭建納米級的功能器件,最終實現基于新結構、新原理和新材料的芯片、傳感器。目前實驗室正在搭建中,但方博士已將科研計劃做得差不多了,“我簡直迫不及待地要大展拳腳了!”
除了政策支持、創(chuàng)新平臺集聚,南京還有產業(yè)保障,能讓人才接近產業(yè)一線,有“用武之地”。
近年來,南京牢牢把握高質量發(fā)展這個首要任務,依托資源優(yōu)勢布局新領域新賽道,大力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創(chuàng)新融合發(fā)展,持續(xù)夯實先進制造業(yè)發(fā)展根基,推動產業(yè)結構邁向中高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yè)體系。
今年,南京特鋼材料、大飛機新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yè)集群,博西家電全球研發(fā)中心、菲尼克斯超級工廠、LG新能源等標志性總部項目落戶,小米華東總部投運,新增國家級制造業(yè)單項冠軍企業(yè)13家,居全省第一、全國第四。
保障:把百萬英才的“衣食住行”放心上
“南京非常重視人才,這里的服務能給人歸屬感,有種家的溫暖。”前不久,東南大學物理學院院長董帥出差前往???,全程體驗了紫金山英才卡機場安檢、候機等便捷服務,還在機場貴賓接待處的幫助下找回了不慎丟失的身份證。
記者了解到,聚焦人才安居、子女入學、健康醫(yī)療等“關鍵小事”,南京重點抓好院士專家、青年人才等“關鍵群體”,用好“紫金山英才卡”以及“12345”人才服務熱線等“關鍵渠道”,著力打造人才安心安業(yè)的服務環(huán)境,支持人才在南京心無旁騖干事創(chuàng)業(yè)。僅紫金山英才卡2.0版上線近一年時間內便已新增發(fā)放超6000張,累計服務各類人才9.5萬人次。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畢業(yè)的戴博士,主要從事有機固體廢棄物熱化學轉化研究,已取得顯著成果,特別是在廢塑料微波熱解制備石腦油或單體的技術與裝備領域實現重要突破,目前正逐步邁入轉化落地階段。前段時間,戴博士入職東南大學能源與環(huán)境學院,如今和愛人住在人才公寓。“本來剛回國還擔心住房問題,沒想到人家已經特別貼心地考慮到了。我們到公寓一看就喜歡上了,房間很干凈明亮,各種設施齊全,可以完美拎包入住,還離學校很近,特別方便?!辈贿^,最近戴博士已經開始看房子了,“公寓再好也是過渡,以后就在南京扎根安家了?!?/p>
當懷揣著不同夢想的人才從不同國度奔赴城市而來,人才之于城市的體驗也各有不同。江博士看到2024南京千名博士招引周提供的豐富崗位后,打算來南京實地體驗,卻因為對免費過渡住房服務不夠了解,打算放棄來寧。市委人才辦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后,不僅主動提供“一對一”服務,還根據江博士的建議優(yōu)化了網上申報流程。被南京的滿滿誠意和專業(yè)打動,江博士不僅自己奔赴南京,還帶了外地的同學一起,“太有誠意了,我就決定再過來看看。”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從頂層設計到政策落地,從部門負責人到具體執(zhí)行的工作人員,滲透于城市各個角落的細節(jié),既能匯聚成溫度與善意,也能塑造出魅力與形象,無形之中影響人才的好感與選擇。此次博士招引周活動,南京專門為人才們準備了“青檸有禮”禮包,包括短期免費過渡性住宿、免費地鐵通勤福利、13家景區(qū)免費開放等服務。
近日,2024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評選結果公布,南京再次榮膺全國“最佳引才城市”;在《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國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兩項權威榜單中,南京分別位居全國第七和第六。數據顯示,當前,南京人才資源總量達415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近46萬人。
據統計,本次博士招引周活動,南京共吸引近30個國家超1800名海外高層次人才來寧參與,累計收到國內外博士簡歷近1.4萬份,約970名海內外博士和高層次人才參加了線下產業(yè)專線體驗活動。
今年的招引周活動華章已然奏罷,可那裊裊余音,仍在人才們的心中持續(xù)回響。一次線下活動現場,來自英國約克大學的博士后文博士,掰著手指頭向記者列舉著此行了解的“南京優(yōu)勢”: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才政策友好、生態(tài)環(huán)境宜居、經濟發(fā)展穩(wěn)健……他說:“如今,南京已然成了我求職的首選之地,而且我還打算在回去后,向師弟師妹們熱情推薦這里。”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張安琪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