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yōu)楹涡枰百愸R制”,卻反“內卷”?“戰(zhàn)國時代”傷害了誰
中國經濟騰飛,曾經依托的是“前店后廠”的模式、靠的是全球產業(yè)體系中“世界工廠”的定位。直至眼下,一二三產中,工業(yè)制造業(yè)門類最為齊全都是我國最顯著的優(yōu)勢之一,決定了產業(yè)鏈和供應鏈應對種種挑戰(zhàn)仍有較強的韌性,支持著新發(fā)展格局加速構建。這套讓世界驚嘆的模式背后,中國人的勤奮不容忽視。但是,當前社會環(huán)境下,勤奮與另一個詞,“內卷”,卻總是很容易被混為一談。
不妨先看今年以來發(fā)生的幾件事,有些就在我們身邊:
7月12日下午,上海西藏南路附近的滬上阿姨門口,一位剛從店里擠出來的外賣送餐員對前來采訪的記者表示,為了取餐,他在店里至少等了一個小時。而此時還有取餐的外賣員絡繹不絕涌入,他們需要等得更久。至于原因,相關媒體稱,在上海,滬上阿姨作為“0元券”的標配商家出現爆單,導致當地多家滬上阿姨外賣平臺3公里內的送餐時間超過120分鐘。無獨有偶,同樣是外賣行業(yè),筆者一位朋友12日在某外賣平臺上的蜜雪冰城店選購飲品時,頁面顯示,“冰鮮檸檬水”“茉莉綠茶”和“高山四季春茶”單點僅售5元,如拼單,一些飲品售價甚至只有3.9元?!暗陠T和騎手‘累死’,誰在賺錢?”這位朋友盡管享受到“超值”的消費,卻難免心生疑惑。
“6·18電商大戰(zhàn)”前夜,劉強東坦言,整個行業(yè)極度內卷,京東如果不拼也活不下去。說這些的同時,他間接提到“反惡性內卷”,表示靠垃圾貨、雜牌貨,國家經濟永遠不可能好。
不止于此,近期網絡上推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來臨”的解讀不少,源頭在于7月1日中央財經委第六次會議時隔一年再度釋放“反內卷”信號,強調“依法依規(guī)治理企業(yè)低價無序競爭”。
曾于2015年起步、提出“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時10年砍掉了過剩的鋼鐵產能1.5億余噸、取締了“地條鋼”1.4億噸;而今天人們再提“供給側2.0”時,目光紛紛聚焦到新興產業(yè)上,尤其是光伏。
在光伏行業(yè),有句話近兩年被廣泛拿來戲謔:“你要是不追加投入、不加大布局就是‘死’,要是加大投入就是虧,最后比的是誰不被市場‘拉爆’。”
今年初,相關財報統計,國內僅光伏行業(yè)上市公司的虧損總額就接近600億元,若算上未上市企業(yè)和海外公司,整個行業(yè)虧損面甚至可能突破千億——據此,有人將半年前的冬季形容為“光伏寒冬”。
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零和博弈更不必說。日前,中汽協秘書長付炳鋒在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直言,要綜合治理“內卷式”競爭,維護汽車行業(yè)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舉這么多例,是要說明:勤奮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絕對不能把內卷式的惡性競爭,美化成各行各業(yè)百姓勤奮拼搏的象征。
事實上,雖然內卷與勤奮有一定關聯,但觸發(fā)內卷的前提,并不是國人刻在骨子里的勤奮基因,而是創(chuàng)新不足和存量博弈。
創(chuàng)新不足與存量博弈的同時存在,才是造成惡性內卷的“罪魁禍首”。
在一些民生領域和新興產業(yè)領域,披著不同馬甲的同質化競爭并不少;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的大環(huán)境下,無所不用其極“包裝”商品、項目和服務的做法比比皆是,不斷加劇行業(yè)的焦慮,令越來越多人陷入被擠壓、被超越和被取代的焦慮?!袄仁綘I銷”“網絡水軍”“黑公關”背后,實際是拉不開差距的創(chuàng)新和并不明顯的優(yōu)勢。
不得不問:當市場體量有限而僧多粥少時,“群情激奮”的內卷與優(yōu)秀的勤奮品質有何干系?當無法埋頭用創(chuàng)新拉開身位,轉而鉆營其他捷徑獲取資源時,傷害的到底是哪一群人?當惡性內卷拉開一些行業(yè)“戰(zhàn)國時代”的序幕,我們曾經批評的“諸侯經濟”是否又在死灰復燃?
那我們需要什么?
早在2022年筆者接觸一位科技界權威人士時,就深入談論過我們?yōu)楹涡枰百愸R制”。
何謂“賽馬制”?最初是指針對戰(zhàn)略意義重大但研發(fā)風險較高,或時限要求緊迫的重大攻關任務,面向不同技術路線,同時支持多支研發(fā)團隊平行攻關,而后分階段開展節(jié)點考核,并依據節(jié)點績效動態(tài)調整任務目標的做法。
從科技領域遷移至方方面面,“賽馬制”強調的不僅是包括遵循基本秩序在內的競爭質量,還非常注重解決真實存在的問題,重視用真正的創(chuàng)新拉開身位獲取市場的認可。直白地講,這三點都是在擠惡性內卷帶來的“水分”,提倡創(chuàng)造實打實的價值,藉此贏得競爭。
如果真正將勤奮與“賽馬制”結合,想必在各行各業(yè)不難開啟良性競爭的局面,大家不會在比拼較量中,只因“暫壓對方一頭”“截胡對方一單”變得沾沾自喜,也不會因為“不知怎樣包裝自己”和“明明沒有內容卻硬要‘講故事’”陷入無休止的內耗。
付炳鋒說得很直白:“只有市場從價格驅動轉向價值驅動,中國汽車才能真正贏得未來?!?/p>
劉強東呼吁得更直接:“要把經濟帶到正向循環(huán)上去?!?/p>
不假——當我們因為“別人擁有”所以自身就要“持有”,因為害怕掉隊和被淘汰陷入恐慌性內卷時,記住,這催生出來的本質上不是勤奮,而是為了“活著”用力,這樣無助于長久健康地發(fā)展。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李睿哲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