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民生 服務社會 發(fā)掘真相 傳播價值 感謝您瀏覽江蘇蘇訊網(wǎng)。 歡迎投稿:郵箱724922822@qq.com 客服電話:025-86163400 18061633398

傾聽群眾呼聲 實現(xiàn)社會善治

2021-05-06 15:13 來源: 編輯:供稿 瀏覽量:0

“恒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鄭板橋這首詩強調的是基層百姓生活的疾苦。百姓是組成社會的分子,是社會穩(wěn)定的基本,是國家治理的關鍵。但是在社會治理過程中卻出現(xiàn)種種矛盾糾紛,這樣的糾紛矛盾損害部分群眾利益,影響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究其原因便是在治理過程中仍存在部分問題,忽視民意,缺乏良性溝通平臺。因此,如果想要確保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良性運行,實現(xiàn)社會善治,在運用法治手段同時重點還需傾聽民意、紓民妤、解民憂。

傾聽民情,開展社會治理,有助增進干群關系。正所謂“剛柔并濟,相得益彰”,同樣在社會治理中也得到相應的闡述。社會治理的剛,是指憑借法律約束、紀律監(jiān)視、強迫控制等剛性手段,是社會治理的技術因素;而社會治理的柔,是指依靠組織、協(xié)調、激勵、感召、啟發(fā)、誘導、協(xié)商等柔性方法,是社會治理的藝術分子。對于社會治理來說,剛性手段是有利保障,而柔性方法是維護人民利益必不可少的。缺少剛性,只重視柔性,會導致諸多社會問題泛濫而無法節(jié)制;只有剛性而缺乏柔性,會導致矛盾激化,損害人民利益。因此,貼近民情開展社會治理有利于增進干群關系。

傾聽民情,開展社會治理,夯實治理水平基石。部分基層治理綜合運用柔性調解這一“法寶”,有效防止矛盾糾紛激化,消除了群體性事件隱患;“城市牛皮癬”破壞城市美觀,污染社會風氣,正是“柔情執(zhí)法”落實了“門前三包”政策,取得良好效果;對于流動攤販,美國警察一般采取無肢體接觸驅逐法,要求小販離開。這些案例都說明,現(xiàn)代社會治理需要柔性治理思維,加強軟引導。因此,要轉變治理理念,將“人”的需求作為社會治理的出發(fā)點,以柔性的服務深入人心,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

傾聽民情,開展社會治理,助力法治中國建設。共享單車如火如荼,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亂?,F(xiàn)象也愈演愈烈,一度造成混亂;廣場舞遍布大街小巷,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卻也給諸多居民帶來噪音污染,而多部門卻無“執(zhí)法權”;無證攤販“一塌糊涂”,不僅影響交通,也影響衛(wèi)生環(huán)境,成為城市的痼疾。這些案例都說明,面對社會發(fā)展中的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法治等剛性手段。因此,社會治理要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從嚴剛性執(zhí)法,彰顯法治權威,增強全社會的法治共識。

“民之所欲,吾之所求”,人民群眾對社會善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善于治理國家的人,必定通曉民情,通曉民情的人,必定親近人民。“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亂。”走過九十多年風云激蕩的歲月,我們黨不變的宗旨,是矢志不渝為人民謀利益,而社會治理也應以人的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楊敬)

江蘇蘇訊網(wǎng)客服:025-86163400
【責任編輯:陸超】

江蘇蘇訊網(wǎng)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本網(wǎng)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