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來了才有水”是服務民生工程的斷鏈
近日,“新華視點”記者跟隨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第十五督查組在貴州省畢節(jié)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秀水鎮(zhèn)新光村暗訪發(fā)現(xiàn),該村用水設施簡陋,水龍頭長期閑置成“擺設”,許多村民生活全靠自家屋頂接到的雨水,無任何過濾、凈化措施,飲水安全問題亟待解決。隨著督查持續(xù)深入,越來越多的村民圍上前反映:“平時一滴水沒有,領導來了水才來。”
家家戶戶都有水龍頭,里面卻流不出水來,水龍頭長期閑置,飲水工程成“擺設”,許多村民生活全靠自家屋頂接到的雨水,無任何過濾、凈化措施,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得不到保障。一些有條件的村民會花錢雇拖拉機,去國道旁的貨車補給站拉水。有村民透露,拉水已在村里形成產(chǎn)業(yè),用水緊張的時候,一拖拉機水能賣100多元。群眾喝不上“放心水”的背后,是服務民生工程的“斷鏈”,打通服務民生“最后一公里”成了政府部門的空口號。
基層是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干部作風代表著政府形象。“平時一滴水沒有,領導來了水才來。”干部服務群眾“走形不走心”,著實傷了民心,政策始終“在路上”、服務始終“在嘴上”、實惠沒有“落身上”,造成“末梢堵塞”。歸根結(jié)底,是心里沒有群眾。“新光村沒有明顯地表水源,泉水有限,要分時段供應”,有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解決不了的可以向上級部門求助,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找借口、做敷衍,拷問著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服務態(tài)度和責任擔當。
說是“各村民小組隔幾天就能輪到,水存起來夠一家人用一周。”督查組摸排發(fā)現(xiàn):點名要去某村民家,從事多年村務的村干部卻提供了錯誤地址;有人臨時手拿鉗子忙著挨家放水;許多龍頭噴出的水壓很高,伴有泥沙,能看出久未使用;一些村民家的水表過了一兩年,表上數(shù)字卻幾乎沒有變化。事實真是“打臉”。深入群眾、實事求是的良好作風哪里去了?
群眾利益無小事。黨員干部“一定要每日每時關心群眾利益”。毛澤東曾這樣要求全黨:“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黨員干部要把人民的利益時刻掛在心頭,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農(nóng)村飲水安全問題能否得到妥善解決,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以及同鄉(xiāng)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對于發(fā)現(xiàn)的農(nóng)村自來水設施“建而不用”的問題,或許并非新光村一處,基層干部要增強政治意識,夯實工作作風,主動自覺地把村民安全飲水責任擔當起來,對已完成自來水工程的地方逐戶排查,嚴肅認真摸查整改,切勿再傷民心。相關部門要壓實農(nóng)村飲水安全管理地方主體責任。要暢通舉報渠道,建立問題辦理和回訪機制,對村民關切的問題給出合理解釋,讓村民吃上“明白水”“放心水”。(喬薇)
江蘇蘇訊網(wǎng)版權(quán)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本網(wǎng)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