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民生 服務社會 發(fā)掘真相 傳播價值 感謝您瀏覽江蘇蘇訊網(wǎng)。 歡迎投稿:郵箱724922822@qq.com 客服電話:025-86163400 18061633398

蘇訊快評| 錘煉過硬作風 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2025-07-17 08:35 來源: 供稿 編輯:玖柒六 瀏覽量:0

新的時代考卷鋪展于前,作風問題始終是關乎黨心民心、決定事業(yè)成敗的焦點。七十余年風雨兼程,中國社會滄桑巨變,然“趕考”之路并未終結,反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xiàn)新的內涵。

然而,作風建設的道路并非坦途。當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痼疾如“四風”問題仍具頑固性和變異性,一些新表現(xiàn)新動向值得警惕:有的干部調研如蜻蜓點水,滿足于“隔著玻璃看、坐著輪子轉”,群眾稱此為“腳尖上的形式主義”;有的地方將“痕跡”等同于“政績”,把臺賬資料做得精美無比,實際工作卻浮于表面;還有的打著“數(shù)字賦能”旗號,將工作群、政務APP異化為“指尖上的負擔”,基層干部在“群來群往”中疲于應付。這些現(xiàn)象無不在侵蝕黨群干群關系,阻礙著“趕考”征程的堅實步伐。

黨員作風問題,從來不是小事小節(jié)。它既是黨員干部精神風貌的直觀體現(xiàn),更是我們黨政治立場與價值追求的深層反映。作風不正,就如同第一粒紐扣扣錯,必將導致后續(xù)環(huán)節(jié)的更大偏差。它動搖的是黨的執(zhí)政根基——民心向背。古語有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作風問題導致的脫離群眾之險,正是“塔西佗陷阱”的現(xiàn)代警醒。因此,作風建設絕非一時之計,而是貫穿黨執(zhí)政興國全過程的永恒課題,是新的趕考路上必須時刻答好的基礎題與必答題。

作風建設要取得實效,必須堅持知行合一、標本兼治。一方面,需持續(xù)強化理想信念教育,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使優(yōu)良作風成為黨員干部內心的自覺遵循。另一方面,更要扎緊制度籠子,劃清行為邊界,讓紀律成為帶電的“高壓線”。當前開展的學習教育,正是作風建設深化的重要契機。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真正沉到一線,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將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身入”與“心至”中密切血肉聯(lián)系。

歷史長河奔涌不息,時代考卷常答常新。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這是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亦是永葆生機的根本要求。唯有始終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執(zhí)著錘煉過硬作風,我們方能在新的趕考之路上不斷交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yōu)異答卷——因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而人民,是最終的閱卷人。(紀娜)

江蘇蘇訊網(wǎng)客服:025-86163400
【責任編輯:陸超】

江蘇蘇訊網(wǎng)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本網(wǎng)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